水潤興化是名副其實的江蘇人文大公園,而在戴窯鎮,新花園村則是全鎮當之無愧的“東花園”。近年來,新花園村緊緊圍繞“悠然花園、田水綠米”的建設主題,全力打造以生態觀光、休閑養生為主導功能的宜居鄉村,先后獲得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等榮譽。
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在悠長的雨巷,讓人駐足忘返,身后的建筑及地面,都以青灰色為底色,也充分展現了當地的磚窯文化內涵。當地磚窯燒制的青磚黛瓦以最為簡單實用的方式,砌成了牢固的水鄉村落。沒有艷麗的點綴,無需額外的粉飾,時間在青磚巷里留下了素雅和寂靜,和青磚巷一樣,戴窯所制的青磚,更是在南京等古都的城墻上留住了歷史的痕跡。而在新花園村,戴望舒先生所期盼的丁香姑娘,也許正流連于《雨巷》那邊的景色。
村民袁儉告訴記者,原先村里豬圈茅棚比較多,氣味難聞,特別是到了夏天,更是讓人難受。但是村里要拆除時,一些村民不愿意。于是村里組織召開動員會,黨員干部們帶頭拆。整治后,村民們都認為拆除是對的,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也美化了村莊環境,現在撲面而來的是陣陣清風。
新花園村以村民急難愁盼問題為切入口,以“廁所革命”為契機,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解決村內豬圈旱廁“老大難”問題,重點推進公共空間治理問題,通過村“兩委”成員帶頭、群眾共同參與,共清除亂堆亂放、破舊空關房、違章搭建等200多處,巷道由窄變寬,河水由濁變清,村容村貌徹底改觀。
新花園村秉持“依靠專家,不忘大家”的理念,無論是啟動創建、方案設計,還是建設過程,都積極培養村民主動參與的意識。邀請村民代表提供建設意見達100多條,建設過程中鼓勵施工方聘請本地村民參與建設、有威望的黨員代表參與監督。村中的稻米展覽館就是村民集思廣益、共同建設的最好體現,展覽館里跟稻米相關的加工工具應有盡有,全部來自本村村民自愿捐贈。
據了解,新花園村轄區內共有大小米廠10多家,平均每日生產銷售稻米1800多噸,帶動村民就業150人左右,村里共有6處大型家庭農場,高效種植,發展高效、特色、生態農業。2022年村人均收入3.16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77.69萬元。
“我們新花園村祖祖輩輩以種地為主,主要種植稻谷、小麥。這些年我們這里走出了稻米經紀人十幾位,他們走南闖北,看到大米深加工的商機,陸陸續續地回來,創建了大米加工企業十多家?,F在我們新花園村形成了稻米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毙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銀和說。
鄉村是中國大地上永不落伍的景觀,如何讓新時代的鄉村建設符合村民心中的理想愿景,是一道必答題?!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新花園村堅持因村制宜,以“悠然花園、田水綠米”為主題,打造出了一個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