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至5月5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對2022年度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擬入選名單進行了公示,全省8家,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名列其中。
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江蘇省興化市西北郊的江蘇省保護湖泊洋汊蕩,總面積1304.80公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濕地面積1268.56公頃,濕地率97.22%,囊括了草本沼澤、森林沼澤、輸水河、庫塘等多種濕地類型,為區域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適宜的生存環境。
2016年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興化市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逐步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科普宣教、科研監測及生態旅游等各項工作,探索了里下河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新模式。
據調查,截至2022年3月,濕地公園內有維管束植物223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3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3種;脊椎動物300種,其中鳥類多達208種,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42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2種,瀕危(EN)物種4種,易危(VU)物種5種。
經過生態恢復,自然濕地面積增加234.96公頃,自然濕地率從41.26%增加到58.12%,區域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其中鳥類增加了49種,為淮河流域下游及里下河地區退漁還濕區濕地生態修復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前,濕地公園已納入生態紅線保護區、江蘇省重要濕地名錄,建立了健全的濕地科研監測體系,設立了濕地科普宣教館和自然教室,展現濕地公園豐富的濕地資源和有趣的濕地知識,多次組織開展愛鳥周宣傳、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攝影大賽、濕地觀鳥等科普宣教活動,成為興化市重要的生態文明和科普教育基地。